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起源、发展与保护

2016年04月15日 23:01  来源:新华网

   第一部分 历史起源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兴于明初,盛于清代的乾嘉年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杨家埠属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寒亭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一个村,杨家埠木版年画就诞生在这个村子里。该村地处北纬36°45′39″,东经119°12′27″,距潍坊市中心10公里,东临浞河,南与东西三角埠接地、村分南、中北、三条主要街道,共有三百多户人家,一千多口人。清代拥有诗、书、画“三绝”之誉的郑板桥,自潍县白浪河西岸东眺,对此处曾有过“隔岸桃花三十里,鸳鸯庙接柳郎祠”的描述。

   杨家埠年画的起源,还要从明洪武年间,即公元1368—1398年间说起。由迁民而迁技术,奠定了山东杨家埠木版年画产生的工艺基础。由于杨家埠杨氏老谱早在明末已经失传,道光年间所修的家谱里说杨氏先祖于明洪武二年由四川省梓潼县迁来居于杨家埠以东的下店村,其后长支留原地,二支迁去了昌邑市杨家楼,三支迁去了平度市杨家圈。杨家埠人由川迁鲁之前,在宋代四川的梓潼县,杨氏先人就从事佛经雕刻,这样就有了现在的杨家埠木版年画。

   同时也由于受明初政治以及儒家思想高扬的影响,杨家埠木版年画应运而生。从现存的资料来看,如《二月二龙抬头》、《民子山》等作品符合于明王朝政治需要的东西。还有些作品尚未完全脱离佛经雕刻的痕迹,如《天地全神》上端则干脆刻上了婆罗密心经。这说明当时的雕刻艺术为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服务,为明王朝初创时的政治服务,这就是潍坊杨家埠年画创始阶段的两大题材。

   明隆庆二年,即公元1568年以后,在下店历经近二百年的风雨沧桑,因为浞河水泛滥,画业受损严重,杨氏先人被迫迁到了现在杨家埠村。初迁西杨家埠时创立的画店有恒顺、同顺堂、万增城、天和永四家。然而好景不长,杨家埠又经历了明末大动乱。据史料所载从1369年到1489年近于颗粒无收的自然灾害,大致就有近二十次,有的甚至导致一些人背井离乡。而明末的战乱更是杨家埠年画受到了毁灭性的灾害。

   明末战乱之后,在清初至乾嘉(公元1644—1800年)年间,杨家埠年画迎来了它的发展繁荣时间,至咸丰年间,终于创出了它的辉煌。画店百家,画种上千,高手辈出,把杨家埠年画推向了大半个中国。此时的杨家埠年画已完全摆脱了初创时佛经雕版的影响,在工艺上实现了小案子到大案子的变革,在题材上更加宽泛,神像类、吉祥类年画虽说仍然占着主流的地位,但戏曲、民间传说、幽默、时政等年画作品也登上了舞台,人们希望喜庆的各种各样的年画更是随处可见。此时的杨家埠已不满足于一家一户的小打小闹,有的户常年雇工印画,一些穷地方的农民则干脆远道而来,农忙时是杨家埠农田里的帮工,印年画时则在画店里跟着学印年画,年画印完,再用工钱买上车年画,回原地当起了画商,搞起了“多种经营”。

   印制年画期间,杨家埠的百家画店,家家灯火通明,通宵达旦,来往客商每天达数千人之多,光是每家为商贩留宿超过40人的就有二十多家。杨家埠每年印画用纸两千件,年画产量可达七千万张之多。杨家埠人唱道:“丰收太平年,画业立得全。发了杨家埠,置了好庄田。”发起来的杨家埠人此时有不少已不满足于在本地销售,又到外地开起了画庄,开始就地取材,印好后就地销售,避开了靠画商贩卖,售价偏低的短处,由此也把技艺传向了四方。据统计该村到外地开设画庄的画店有三十多家,徐州、苏州、宿州、商丘、清江、营口、大连、哈尔滨、满州里、日照、沂水、胶州、高密、诸城、掖县、平度、黄县、乐陵、周村、辛店、恒台、潍县城等地,都有杨家埠年画画庄的开设。在杨家埠人走出去的同时,其周围的村庄也办起了画业,寒亭、仓上、王家道、南埠子、齐家埠、前仉庄、后仉庄的绘画高手也各显神通,手绘、扑灰、半印半绘的年画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了。仓上画画、印画的曾达到九十家之多,寒亭年集时卖“家堂”、“条屏”的画店有一百多家,再加上天津杨柳青年画、河北武强年画的来此设点,此时的杨家埠一带无形之中形成了全国农村中最大的年画交易市场。

   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杨家埠人在坚持套印完成的基础上,吸取了他家之长为我所用,比如说杨柳青的画工细致,增加了粉脸,寒亭的货是靠上挣子完成的,变于长期悬挂,裱好再卖,由于印制便宜,价格上也占了优势;某些文人画受大户的欢迎,他们就利用墨色的浓淡,套印些趋于高雅的四条屏,依靠价格的低廉,以满足那些穷人在文人那里难得的需求;剪纸的龙凤风格独具,他们就将此制成版子,印到画上,进一步突显了年画的装饰效果,就是与画业关联不大的杂技、戏曲之类的内容,他们也截取其精到之处,制成年画予以销售。

   在杨家埠,一部年画史,可以说是世世代代艺人的创业史,也可以说是他们的辛酸史、血泪史。自清末到解放前,杨家埠年画业除在“五四”运动前后曾出现过短暂的繁荣外,基本上是一直走下坡路。一些勉强维持下来的老画店,也是在“拚版子”,吃老本过日子,个别的连老本也拚不起,只得歇业。到解放初,国家派年画工作队进村,这才为杨家埠培训了为数不少的创作人才。据杨家埠的老艺人所述,导致年画业走向衰落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战乱、匪寇的影响,艺人吃住都成了问题,已无力再重振画业。二是因为画业不景气,创作人才日渐萎缩,“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的繁荣失去了基础。三是年画业受市场影响很大,因为灾荒、战乱的原因,杨家埠原设于半个中国的各地画庄被迫撤回。这一撤等于是砍掉了杨家埠年画经营上的手脚,过去的优势没了,买卖自然清淡了起来。由于以上原因,再加上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的冲击,使杨家埠年画全面走向衰落。

   解放以后,曾因战乱而一度萧条的杨家埠木版年画象枯木逢春,焕发了勃勃生机,椐《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艺术事业管理处对山东潍北县旧年画改革的意见》一文所载,1952年他们所产的年画就达到了780万张,跟印刷业高度发达的上海市总销量相去无几。之后的“破除迷信”也好,横扫“四旧”的“文革之乱”也罢,虽说年画业次次首当其中,遭到很大的破坏,但年年印年画作为农业补充的副业仍然保留了下来,历次政治运动所没收的古版,通过年画研究所的鉴定,其精品也大致保留了下来,并创作了一部分新的年画作品。

   1979年原潍县政府成立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专门对杨家埠木版年画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创新。1983年春节,杨家埠木版年画随同山东工艺美术展进京展出,备受专家赞赏。他们说:“虽经十年动乱,保存完好的旧版还不少,这些宝贵的民间艺术遗产,应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文化价值上,应同明清珍本绣像之类,等同看待。”近几年来,寒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保护与发展,先后建起了杨家埠旅游开发区、杨家埠民俗大观园。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繁荣,二者相得益彰。至今,杨家埠村有年画作坊100余家,年画销售量达到1000余万张。

   第二部分 工艺制作

   杨家埠年画基本上是靠套印完成的。大体可分为画稿创作、画板雕印、木版套印、洪货点胭四道工序。创作画稿,创作人在形式的选择、内容的确定、画幅的尺寸上都要细致考虑。另外,创作时还要充分考虑其长期形成的艺术特色,尊重其创作规律和造型模式。

   (一)年画创作的要求是:1、对年画创作的整体要求,如:“画画无正经,好看就中;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出口要吉利,才能和人意;摸样要俊秀,能得人喜欢”等。2、对年画人物造型上的要求,如:“年画待要好,头大身子小。眉眼清楚,头脸俊俏。身架四称,颜色花俏。”3、色彩搭配上的要求。如:“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画才新。红主新黄主淡,绿色大了不好看等。

   (二)雕刻画版的步骤是:1、选材。杨家埠木版年画刻板的木料自古以来选材比较讲究,过去的版材用的都是野生的棠梨木。现在取而代之的是梨木。梨木是目前雕刻画版的首选用材。2、聚缝。泡透晾干的梨木板要跟据尺寸的需要由细作木匠拼凑粘接成大小不同的坯板,操作中要做到搭配得当,严丝合缝,然后方正推平待用,这道工序叫聚缝。3、刻版。把创作的画稿先用毛笔勾出线稿,再用浆糊反贴在画板上,凉干后便可以开始雕刻。刻板的主要工具有刻刀、立刀、挖刀、打刀、园刀,还有锯、刨、铲、刷子等。

   (一)版套印的工序。木版套印就是印画,印画工具除了案子以外还有:把子、搪子、支拈子、支板、支子、夹子色盆、裁纸刀、底版、杠子等,杨家埠自制的颜料有四种:黑(烟子)、红(苏红)、黄(槐花黄)、绿(槐榔档绿)。这四种颜色都是自制的。后来,又加进品紫、雪青(玫瑰精)两种化工原料,黄与大红配成的金黄(桔红)和金。所用的纸张开始用当地的纸房、辛庄一带自明代就生产以麦杆为原料的土纸,效果不好。而从四川、浙江、安徽等地购进以竹子为原料的竹纸经过矾制印刷年画效果很好。印画时要求:画板对的正,纸要扯的平,色要刷的匀,搪子要打的轻,颜色多了容易涝,颜色干了容易燥,“要干巴巴,还要密花花,四处不沾是好画”。最后是裁割凉画,要求当天印下的画必须裁好及时凉在早用葵花杆和竹子杆打好的架子上,不然就会连粘板结,影响画的质量和画面效果。

   (二)烘货点胭。烘货点胭主要是用一支大羊毫毛笔剪去前端的三分之一,粘玫瑰红颜色,调和适量的水分后,贴近脸的里边作旋转状,就能获得轻重得体的点胭效果。

   另外,在传统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中,还有一种单色画叫黑货,表现内容主要是山水花鸟和梅兰竹菊,在印制上突出以墨线为主,有的地方复加淡墨以增加厚重和质感。

   杨家埠木版年画总体可分为两大类:按题材分类和张贴部位分类。

   (一)按题材分类。1、祈福迎祥、辟邪保安的神像类如:灶王、门神、财神、菩萨、天地全神、天地牌、家堂等。2、喜庆欢乐、吉祥如意的年画如:《鹿鹤同春》、《双喜即日到,五福今天来》、《金玉满堂》、《年年有余》、《招财童子至,利市仙官来》、《吉庆有余》、《状元游街》。3、风俗民情、生产劳动的年画如:《过新年》、《蚕姑》、《男十忙》、《女十忙》、《大春牛》、《亲事有成》等。4、小说戏出,神话传说的年画如:《封神演义》、《三顾茅庐》、《空城计》、《西厢记》等。5山水花卉、祥禽瑞兽年画如:《四季花鸟》、《猫碟富贵》、《老虎》等。6、埘事幽默、百戏娱乐的年画如:《跑打日本国》、〈火轮船〉、〈打婆婆变驴〉、〈我看你吹牛胯骨〉等。

   (二)按张贴部位分类。1、门画如:〈武门神〉、〈文门神〉、〈房门画〉、〈畜舍门画〉等。2、炕头画如:〈鱼龙变化〉、〈五福捧寿〉、〈百蛇传〉、〈过新年〉、〈榴开百子〉、〈天女散花〉等。3、窗帘画如:〈四季花〉等。4、中堂画如:〈菩萨〉、〈寿星〉等。5、神像画如:〈天地全神〉〈灶王〉等。6、实用的年画如:〈平安如意〉、〈牛马平安〉等。7、条屏画如:〈博古四条屏〉、〈四季山水〉等。

   第三部分 杰出价值

   山东杨家埠木版年画是全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是一朵永开不败的民间艺术之花,乃是因为广大农民长期以来从心里上需要杨家埠年画,给全国乃至全世界留下的年画史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杨家埠木版年画发展兴盛时期,是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社会两极分化极为严重,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在这历史的转折关头,它以直观的形象,言简意赅的反映了以农立国的思想,以家族为本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关系,以及贫富贵贱,上下尊卑的精神心态系统。在“义重于利”的伦理倾向面前,它又旗帜鲜明的向人们恭喜发财,对于人的需求、欲望、理想、追求等等做了肯定。同时杨家木版年画制作方法简便,每年春节更换一次,许多新思想新事物产生之后,马上就被年画反映出来,传遍全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但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而且对社会的进步有一定的促进的作用。另外,杨家埠木版年画还通过宽窄长短不同, 大小尺寸各异的画面,间接的记录下当时中国民居的情况等等,这些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都是极有价值的。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是我国广大农民而创作和利用的。因而杨家埠年画艺人在美化农家生活上是费尽了心,也尽了力的。它按照农民的思想追求、审美观念、风俗信仰、生活环境,创作出绚丽多彩的大量年画作品。既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小说戏文,又有避邪纳福、祥禽瑞兽、风景花卉,还有时事幽默、风俗民情、百戏娱乐等等,可谓洋洋大观,应有尽有。为贫苦的广大农民提供了丰盛的精神食粮。

   杨家埠木版年画由于它根植于农民中间,所以至今人们非常喜爱,凡属我国地方农民家中的屋宇、庭院、门户、畜舍等都有相应的年画装饰打扮,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体裁表现形式是不受自然现象的约束,以丰富的想象力,用概括、浪漫主义、象征和寓意的手法表现主题是其艺术特点之一。在表现农民自己劳动生产的《男十忙》年画中,艺人选取了一年中生产劳动最紧张而又繁忙的种收小麦这一农活,方能反映出劳动人民头顶烈日背朝天、苦心耕作夺丰收养活万民的主题思想,用同样表现形式描绘的《女十忙》也是将压花、弹花、纺线、牵机、刷机、织布等数道工序干活的妇女们集中表现在一个画面上,各显巧手,互尊互敬,更是一幅感人至深、歌颂农村劳动妇女的赞歌。像胖娃娃手持荷花骑在大鲤鱼身上嬉戏的《连年有余》,鱼嘴里吐水变成银花花的金钱,又组成金黄灿灿大龙的《鱼龙变化》等等,都是艺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表达主题的具体体现。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对自然事物经过概括、集中和简练的再造艺术。如《封神演义》通景式构图四条屏连环画和《白蛇传》六条屏二十四幅连环画,以及《二十四孝图》二十四幅连环画,就是木版年画老艺人在造型艺术和构图形式上的杰出创作。木版年画还是对人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如《高升三级》年画表现的是文武三状元游街的热闹场面。上首书一诗“一家忠厚世世传,功德修成天地宽,遇着荒年放银钱,冰雪地里舍衣穿,修桥补路积人功,子孙皆得福寿全。”讲的是忠厚积德,修桥补路,扶危济贫,造福他人。此作品代代流传,成为教育子女的通俗教材。在唐宋元文人画兴起时,讲求笔墨情趣,重神韵,而忽略形,且成为中国画坛的主流,在人物画受排斥的情况下,惟有民间艺人继承人物画的优良传统,创造出木版年画来表现人门的生活习俗,生产劳动,信仰娱乐的审美情趣和美好期盼。发挥着“成教化,助人论”的重大作用。

   第四部分 濒危状况

   杨家埠木版年画有着它光辉的过去。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它不靠官府支持,不靠民间赞助,从杨家埠这块穷乡僻壤之上生长出来,并以它顽强的生命力文明于大河上下,长江南北,形成了它具有特色的全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杨家埠木版年画有它过去走于低潮的阶段,也有着它值得骄傲的现在。解放以后,经过党和国家的帮助,山东年画改革工作队于50年代初期多次到杨家埠,具体辅导年画的改革工作,同时还多次组织各地喜爱年画的美术家几十人协助杨家埠绘制新的年画。虽说由于受“左”的思潮的影响,改革走过一些弯路,但总的说来,在市场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杨家埠的年画不仅保存了下来,还有所发展,这都是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和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以及许多年画艺人和年画工作者辛勤的创作分不开的。文革时期,把年画打成迷信品,为了破除迷信,很多古版被破坏,艺人不敢从事这项事业,年轻人也没有学这项技艺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出现了再一次严重衰败。

   第五部分 保护措施

   2006年,杨家埠木版年画被国务院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使杨家埠木版年画得到有效保护,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保护体系和保护制度,在全社会基本形成自觉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基本实现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制度化。为了把这项工作深入细致的做好,根据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现实情况做好以下保护工作:

   一是归档整理,形成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编写中小学生杨家埠木版年画地方教材,在寒亭区中小学中开展杨家埠木版年画内容的试点教学。建立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人培训基地,招收当地的中专、高中毕业生,聘请大学年画研究的教授和当地的年画艺人为其授课,最后直接到年画印制作坊中实习,使他们从理论到实践学到整套的知识和技能,为杨家埠木版年画培养几批青年传承人。

   二是加大挖掘保护力度,对年画大师杨洛书、杨明智、年画老艺人杨福源等人在原有文字资料的基础上,制成DVD片子,保存好这些老艺人的原始资料,并加大宣传力度,把杨家埠村内较完整地保存的一座明代古年画作坊建立成对中小学进行教育学习的基地。

   三是计划建设一座保存、展览、培训于一体的高科技杨家埠木版年画展览馆。把所有的现存下来的古版、古年画及老艺人的资料全部保存,并展示于广大群众面前。

   四是搞好杨家埠年画风筝一条街的建设。把明清时期原有的“古画店”全部建设起来,使来杨家埠购买年画的客商和来旅游的旅客能够看到杨家埠“古画店”的风貌。

   五是继续举办好一年一度的杨家埠年画风筝艺术节,组织编写《杨家埠木版年画集锦》,扩大提高杨家埠年画的知名度,让全世界的年画爱好者都能够到寒亭区杨家埠来学习、研讨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技艺,使其不断发扬光大。(潍坊市寒亭区文化局)

编辑:陈平丽 责任编辑: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我要评论
合作帐号: 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注册>>
登录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合作帐号登录

×
航拍中国更多 >>
纪录片《两个威廉的长城》更多 >>

©iPanda熊猫频道 京ICP备10003349号

860010-115904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