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大写三江源生态样本 曲麻莱生态保护见闻

来源:青海省人民政府网站  2016年08月24日 10:42  

  大美青海,美在生态。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近几年来青海生态保护取得的成绩,他强调:“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这为三江源生态保护指明了方向。

  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的开展,我省又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全省各地区、各部门扎实工作,不辱使命,努力把青海打造成为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

  位于三江源腹地的曲麻莱就是一个缩影。

  8月的曲麻莱草原,水草丰茂、天蓝地绿。

  在三江之源中,有两大源头在曲麻莱,其中黄河发源于约古宗列滩;长江北源主要源流勒玛河、楚玛尔河、色吾河、代曲河皆出此县,备受关注、正在试点建设中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主要景区也在这美丽的生态大县腹地。

  走进曲麻莱,科技培训、生态养殖、生态种植、湿地保护、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等一系列举措都在有条不紊地实施当中。

  生态+经济:

  建成芫根种植基地

  在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同时,兼顾协调推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是许多政府部门在发展中面临的课题。曲麻莱县通过实践摸索,找到了“两全其美”的办法。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和‘生态立县’战略思路,在充分调研和考察的基础上,利用县域内部分海拔3900米至4400米破坏严重的黑土滩,实施了芫根、燕麦试种。”在曲麻莱的芫根种植基地,县政府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几年通过加强草畜平衡,实施以草定畜,曲麻莱已经形成了可持续的草畜关系,以集中、分散模式种植芫根、燕麦,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也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芫根种植基地在曲麻莱建成,并开始投入生产。

  此举正是顺应了我省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思路,并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由种植、加工、储备、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饲草料加工基地的路子。“一头牦牛一年仅靠天然草场需要5.3公顷的草量,以四只羊相当于一头牦牛为单位,一只羊一年能吃掉1.3公顷草场;0.07公顷种植芫根可以保证一头牦牛半年的饲料,也就是说种植0.14公顷芫根可以保证一头牦牛一年的口粮。”曲麻莱县畜牧林业科技局局长永江算了一笔账,种草养畜,一年四季吃不完。

  这还是利用县域内部分海拔3900米至4400米破坏严重的黑土滩实施的芫根、燕麦试种植,实现人工种植返育自然草场,不但形成了治理黑土滩、保护“金草地”的良性模式,还逐步恢复和重建草地生态系统。曲麻莱县自然草场鲜草产量1470公斤每公顷,约0.14公顷芫根种植面积可满足1头牛的年供给,0.07公顷芫根种植面积可保护约2.26公顷自然草场,规模化种植芫根将有效抑制牲畜“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恶性循环,为减缓草畜矛盾提供饲草料保障。

  在生态保护和民生发展兼顾发展中,曲麻莱县逐渐走出了自己的“节奏”。

  科技培训:

  千方百计提高牧民收入

  坚持生态保护,一些牧民不得不搬离原本的放牧地,如何帮他们找到新的经济来源,使他们尽快脱贫致富,是曲麻莱县面临的又一个课题。

  曲麻莱县的技能脱贫项目由此展开,项目自2013年开始实施。由于生活习惯,许多牧民认为培训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不愿意学习。曲麻莱县扶贫开发局局长罗松格来想了个法子:先小范围培养技术人才,再一个人带动一群人。目前,曲麻莱县技能脱贫项目已从初始的补胎、烹饪和电焊等发展到现在的理发、民族服饰加工、唐卡、藏式婚礼主持等技能培训。

  随着项目的延伸,尝到甜头的牧民纷纷自发加入到培训中。朵玛丁曾和索南扎西师徒就是其中的两位,他们先后参加培训,在传承当地石刻文化的同时,也让自家的腰包鼓了起来。

  据介绍,按照“一村一技、一户一能”的思路,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全县牧民技能培训率达到28%,使全县牧区整体劳动力由过去的单一劳力型向多元技能型转变,靠技能脱贫致富。手艺人索南扎西告诉记者:“已经跟着师父学了五六年了,我现在每个月都能挣七千元左右,干着自己喜欢的事还能挣钱,这样的日子美得很!”

  “我们与这些老师们签订培训合同,保证每个老师负责的30名学生都能在第三方评估合格后拿到资格证书,之后再支付教师薪酬。”罗松格来介绍,截至目前,曲麻莱县已培训合格两百余人,一部分人员已学成创业,当地的牧民看到这些成功的例子,开始主动报名学习技能。

  全民保护生态:

  县城迎来巨变

  “曲麻莱曲麻莱,进去出不来”“守着源头没水喝,住在源头买水喝”……这些曾经是曲麻莱县的标签,如今的曲麻莱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供水、供暖、供电,110KV国家电网覆盖县城,历史性地解决了曲麻莱县建政63年来群众期盼的供水、供电、供暖和畅通问题。县发改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曲麻莱全县的供暖管道已经达到34公里,县城大部分区域都实现了供暖。

  走进曲麻河乡,当地政府部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作为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早在多年前,曲麻河乡牧民就已经有了生态环保理念。自发组织成立了环境保护小组,划分了五个片区,并把每年的5月1日定为环境保护日,这一天所有牧民都会上山捡垃圾、巡护野生动物、检测雪线变化,到后来,这一天已经变成了牧民们的传统节日。

  生态项目实施:

  国家公园将更加美丽

  个人环保观念的建立,完善的措施与不遗余力的宣传分不开。

  记者从曲麻莱县发改局获悉,近年来,曲麻莱县不遗余力地实施各类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在各类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上共投资452.58万元,以确保草原有害生物防控、湿地保护和科技培训等三江源一期项目顺利完成。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投资250万元在鼠害重点区域新建了2500个招鹰架,有针对性地推动生态灭鼠项目。新增草原管护人员441名,发放2015年草原生态奖补资金8840万元。

  在曲麻莱的日子里,记者所见所闻,各单位、各部门都离不开生态二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曲麻莱县的每一名牧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根深蒂固,“生态第一”的意识已经植根在每个人的心里。

  相信,在三江源这片沃土上,国家公园的身影将更加美丽……(杨健 海东)

编辑:陈平丽 责任编辑:
相关链接
我要评论
合作帐号: 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注册>>
登录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合作帐号登录

×
航拍中国更多 >>
纪录片《两个威廉的长城》更多 >>

©直播中国 京ICP备10003349号

860010-115904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