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港青:打破办公室格子间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8月31日 10:53  

何善恒

何善恒

办公区域隐藏在画廊内。张盼 摄

办公区域隐藏在画廊内。张盼 摄

  酒仙桥798艺术区,某座写字楼二层。“WE+”联合办公空间联合创始人、香港“80后”何善恒,在一扇对开的玻璃门前站定,使用微信开锁打开大门,带领记者参观他创业的首站。约3500平方米的空间内,走廊等公共区域相当广阔,两侧墙壁上挂着油画,地面上随处可见雕塑与装置艺术,办公区域的设计则相对隐蔽。

  “每处办公空间都有鲜明的标签,充分与地域特色相结合。”何善恒说,这处空间的特色是画廊,在上海新天地的项目则打造了彩虹空间。从2013年创办首个空间起,何善恒已将“WE+”在全国的联合办公空间数目扩展到10余处,总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入驻企业总市值达上百亿元人民币。

  重新定义工作方式

  “人一辈子至少花1/3的时间在工作上。”何善恒说,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它应该是有趣、有品位的。

  “我们的目标客户是中小型企业,大致是30人以下的规模。”何善恒说,“他们推崇个性化,更愿意在配套完备的城市中心工作。”在酒仙桥的空间,共有18家企业、约400人入驻。既有多次荣获国内外设计大奖的设计公司,又有测试手机安全性能的科技公司,行业分布相当多元。

  “在这里,你可以单独租一张桌子,也可以根据团队规模和租期灵活租赁。在开放的办公空间,你能遇见许多和你一样追逐梦想的创业团队,分享信息和想法,拓展商业圈。”何善恒说。

  入驻“WE+”空间唯一的门槛是要“主动与大家分享”。“我们会不断推出培训、交流会等空间活动,并为入驻者提供运营管理与各类增值服务。”何善恒解释说,“WE+”的理念是打造最温暖、最有信任感的社区,打破传统办公空间冷冰冰的格子间。

  “空间就是实验室”

  “WE+”的想象力不止于此。何善恒在美国硅谷读高中,曾与各类互联网“大咖”亲密接触,大学主修电子电力工程,热爱发明创造并小有成就,这让他言谈间充满“极客”色彩。“我的空间就是实验室,只要跟工作有关的产品,我都想去做,然后在空间内进行测试。”

  何善恒谈起近来关于虚拟电脑的开发,“未来入驻空间不需要买电脑,一个月交几百块钱,就能使用几万块钱的机器。”这个虚拟电脑没有主机,只有一个小盒子连到空间的服务器,配上显示器和键盘就可使用。“前段时间才开发,正在空间内做推广尝试。”

  “‘WE+’本身也是创业团队,开发智能产品,跟企业谈合作,进展不错。”何善恒说,公司还成立了母基金,向空间入驻企业进行投资。面对近来在内地兴起的同类联合办公空间,低价租赁闲置物业、改造后招租并收取差价、为入驻企业提供服务的相似经营模式之外,何善恒认为打造产品、服务、投资三方面的生态圈才是取胜之道。

  北京是承载梦想之地

  如今“WE+”联合办公空间已在全国多地落地并不断扩展。谈到创业缘起,何善恒认为这与家庭影响有关。“我爸在香港率先把集装箱改造成办公室,我妈则在当地大力推广移动卫生间,他们创办的公司,市场占有率都遥遥领先。父母都创业,我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

  从美国的大学毕业后,何善恒本打算在内地继续读研,却因在港就读国际学校,出国后又缺乏中文环境,“普通话一句不会说,汉字基本不认识多少”,而被清华大学要求先恶补中文再接收入学。在清华大学语言班学习期间,何善恒获得了东北的工作机会,在某港资企业做房地产业务。

  “选择东北是因为离家最远。”何善恒憨笑起来,随即一脸认真地说,“只有离开舒适区,才能以成倍的速度成长。”没过多久,何善恒回到北京,踏上创业之路。“北京是个承载着梦想的地方,让人感觉自己不是过客。”在采访过程中,何善恒多次提到“融入”。如今的他,言谈中虽有港韵悠然,却对内地认识已深。

编辑:阮晨 责任编辑:
相关链接
我要评论
合作帐号: 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注册>>
登录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合作帐号登录

×
航拍中国更多 >>
纪录片《两个威廉的长城》更多 >>

©直播中国 京ICP备10003349号

860010-1159040100
1 1 1